![]() |
|||
流水 号 | 20250509006 | ||
标 题 | 关于秦安县城禁止机动车乱鸣笛的建议信 | ||
手 机 | 173****8665 | ||
写信时间 | 2025年05月9日 | ||
信件内容 | 关于秦安县城禁止机动车乱鸣笛的建议信 尊敬的县领导: 您们好! 我是土生土长的秦安人,一直深爱着这座充满烟火气与人文底蕴的小城。这些年,亲眼见证着家乡在经济、文化等多方面不断发展进步,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心中满是自豪。然而,近期县城内机动车乱鸣笛现象愈发严重,尤其是跑乡镇的大巴车司机,不仅随意鸣笛,而且汽车喇叭声音极大,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也破坏了县城原本宁静祥和的氛围。思虑再三,我决定提笔给领导们写这封信,希望能引起重视并推动问题的解决。 一、乱鸣笛现状及危害 (一)扰民情况突出 秦安县城的居住区较为分散,马路沿街有许多自建房。跑乡镇的大巴车经常穿梭于县城的周边街道,部分司机毫无顾忌地随意鸣笛。清晨,当人们还在睡梦中,尖锐的喇叭声可能就突然响起,惊扰美梦;夜晚,忙碌一天的人们渴望在家中享受片刻宁静,汽车的鸣笛声却如同不和谐的音符,打破了这份静谧。尤其在一些靠近街道的学校和医院附近,鸣笛声不仅干扰学生的学习和休息,还可能对患者的康复产生不利影响。 (二)影响城市形象 秦安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众多名胜古迹和特色民俗。然而,频繁且刺耳的鸣笛声和乱窜揽客的大巴车与这座城市的宁静、优雅格格不入,让外地游客对秦安的第一印象大打折扣。 (一)司机素质参差不齐 部分跑乡镇的大巴车司机交通安全意识和文明驾驶意识淡薄,缺乏对他人权益的尊重。他们没有充分认识到乱鸣笛对居民生活和城市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仅仅将鸣笛作为一种发泄情绪或催促他人的手段,而不是在必要时合理使用。 (二)管理执法存在漏洞 县城的执法力量相对薄弱。交通管理部门在巡逻过程中,很难对每一辆乱鸣笛的大巴车进行及时查处,导致部分司机存在侥幸心理,认为乱鸣笛不会受到惩罚。 三、切实可行的解决建议 (一)强化宣传教育,提升司机文明意识 开展专题培训:由交通运输部门牵头,组织跑乡镇的大巴车司机参加交通安全和文明驾驶培训课程。在培训中,详细讲解乱鸣笛的危害、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文明驾驶的重要性,通过案例分析、视频展示等方式,让司机深刻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和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 广泛宣传引导: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发布禁止乱鸣笛的公益广告和宣传信息。在汽车站、公交站台等人员密集场所张贴宣传海报,发放宣传手册,提高广大市民对乱鸣笛问题的关注度和抵制意识。同时,鼓励市民对乱鸣笛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二)加大执法力度,形成有效威慑 增加执法频次:交通管理部门要合理调配警力,加大对县城主要街道的巡逻力度,特别是汽车站、学校和医院周边等重点时段和路段,增加执法人员的巡逻频次。对发现的乱鸣笛大巴车,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迁就。 运用科技手段: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在县城主要街道安装鸣笛抓拍系统。该系统能够自动识别和抓拍乱鸣笛的车辆,并将违法信息实时传输至交通管理部门的数据库。通过科技手段提高执法效率和准确性,让乱鸣笛行为无处遁形。 建立联动机制:加强交通管理部门与客运企业的沟通协作,建立信息共享和联合惩戒机制。对于多次被查处乱鸣笛的大巴车司机,不仅要对其进行处罚,还要将相关信息通报给其所属的客运企业,由企业对司机进行内部处理,如停运学习、罚款等,形成执法部门与企业共同管理的合力。 (三)优化道路规划与交通设施,改善交通环境 合理规划道路:结合县城的发展规划和实际交通需求,优化道路布局,合理设置城乡大巴车停靠点,而不是随意停车鸣笛揽客。 秦安县城是我们共同的家园,维护县城的宁静与和谐是我们每一个市民的责任和义务。希望您能重视机动车乱鸣笛这一问题,推动相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我相信,在您的关心和领导下,秦安县城一定能够恢复往日的宁静与美好,成为一座更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阅读这封信! 一位关心秦安发展的市民 |
||
![]() |
|||
处理状态 | 已处理 | ||
回复内容 | 秦安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关于 网民“禁止机动车乱鸣笛”建议的答复
尊敬的网友: 您好!您在县委书记、县长信箱提出“禁止机动车乱鸣笛”的建议已收悉,我大队高度重视,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鸣笛抓拍系统安装问题 经认真调研和综合评估,目前在我县城区全面安装鸣笛抓拍系统暂不具备条件,主要原因有:一是技术限制,鸣笛抓拍系统需依赖高精度声呐定位和图像识别技术,对设备灵敏度、环境抗干扰能力要求较高,现有技术在我县复杂道路环境(如混合交通、人车混行)中可能出现误判;二是资金压力,国产中端设备安装费用较高(每套大约20万,含声呐阵列、高清摄像头、分析主机),覆盖城区重点路段需投入大量财政资金,短期内难以落实;三是运维挑战,系统后期维护、数据管理和执法衔接需配套专业团队,目前我县暂未具备相应技术支撑能力。 二、已采取的治理措施 尽管技术手段受限,但我大队始终将乱鸣笛治理作为重点工作,目前已开展以下行动: 一是强化路面执法。在城区学校、医院、居民区等重点路段增设执勤点,加大早晚高峰时段巡查力度,2025年以来已查处违规鸣笛行为89起。 二是联合企业管控。与县内3家客运企业建立联合管控机制,对大巴车司机开展专项教育,签订《文明驾驶承诺书》,违规司机一律停班学习。 三是完善交通设施。在成纪大道、解放路、秦南大道、街泉街及学校路段等鸣笛高发区域增设禁鸣标志12处,优化路口标线5处,减少因视线盲区引发的鸣笛问题。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局部试点应用。计划于2026年在秦南大道、四小周边试点安装2套便携式鸣笛记录仪,积累技术经验。二是深化教育宣传。加强宣传引导,提升司机素质,联合社区开展“静音护考”“夜间降噪”等主题活动,培养司机规范驾驶的行为习惯,通过“秦安公安”公众号曝光典型案例,发挥警示威慑作用。 如有其他疑问,请到秦安县交警大队直接咨询或电话咨询,咨询电话:0938—6520199。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秦安县公安局交警大队
|
||
处理对象 | 秦安县信箱 | ||
处理时间 | 2025年05月1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