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安文庙,位于秦安县兴国镇新华街东,占地面积3200M2(约4.5亩),创建于元大德元年(1297年)前,道光十八年(1838年)极具规模,从元至正元年至民国八年(1919年)进行过多次修葺。曾是天水地区历史上规模较宏大的崇圣尊孔之地和省内唯一一家塑有孔子塑像的庙宇,现存建筑有大成殿、崇圣祠、乡贤祠、名宦祠等。院内还存古柏9棵,其中一棵千年老柏参天蔽日,下身合围近5米。大成殿为文庙主体建筑,2003年7月5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九四九年后文庙先后由县兵役局、财政局、水电局、县二中使用,后大成殿交由县博物馆作为文物库房使用,至此文庙大成殿获得了较好保护。2003年至2004年,国家文物局投资对大成殿进行了整体维修,对大成殿内墙壁作了从孔子出生、求学、问道、传道、归安、门徒纪念等反映其一生经历故事为内容的壁绘,并恢复了孔子塑像,使其得到了妥善保护。
主体建筑大成殿,坐北朝南,面阔五间,通长14米,进深四间,宽10.30米,建筑面积240平方米,大式土木结构七檩抬梁造,单檐歇山顶,上覆琉璃筒瓦,梁枋构件均施彩画,收山、出檐较深,脊饰龙、凤、牡丹、菊等纹饰,两稍间槛墙嵌有琉璃盘龙各一条,其梁架结构,斗拱形制和彩画等均保留有明显的明代建筑特征,是甘肃省保存较完好的明代木构建筑之一。
秦安文庙大成殿是古丝绸之路上典型的明代宗教殿堂建筑,其梁架结构严谨稳固、脊饰精致,斗拱形制宏大华丽而富有变化、彩画精美,槛墙内砌琉璃盘龙,形态逼真。整个殿宇形制古雅,风格粗犷,气势巍峨,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研究古代建筑艺术不可多得的实物例证。因此,秦安文庙大成殿是集建筑艺术、绘画艺术于一身的历史文化遗存,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